中研院的競爭型學術研究計畫經費共有幾種類型?
中研院的競爭型學術研究計畫經費分為三大類型,分別為第一類型:深耕基礎研究,精益求精型,包含前瞻計畫、深耕計畫與主題研究計畫; 第二類型:追求關鍵議題與新興領域突破型,包含關鍵突破種子計畫與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第三類型:任務導向型,包含永續科學研究計畫、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iMATE)與數位人文研究計畫。 |
中研院是如何依據不同計畫類型分配經費?
中研院在分配經費時,會根據計畫的類型、是個人型還是團隊整合型、計畫的規模和深度、效益評估等因素來安排。他們會參考過去的經驗和分析檢討來嚴謹規劃分配,同時納入計畫審議的相關實務研究成果並加以修正。此外,他們還會進行期中報告審查、執行期滿報告評鑑、計畫變更和經費管控等追蹤管考評核作業,對每個計畫都有滾動式調整補助金額的機制,以確保最佳運作效益。 |
我想申請第一、二類型計畫經費,要怎麼開始?
如果你想申請第一、二、三類型計畫經費,可以先上這個網站了解各計畫簡介、申請方式及時程等: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index.html。 申請時要登錄中研院學術服務管理系統,網址是:https://asms.sinica.edu.tw/。然後按照系統的指引進行申請就可以了。 |
審查作業是如何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審查作業分成三個階段,先由計畫領域的專家進行書面審查,然後進入複審階段,最後進行決審。 |
創新程度和國際競爭力如何評估呢?
創新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評估主要是透過計畫領域專家書面審查,然後再經過複審和決審三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複審委員會會根據各類計畫的表現和主題相近程度進行討論評比,再加上中研院的觀點,以確保評估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
新制度下,各類研究計畫是如何由三個學組委員會評比?
在新制度下,各類研究計畫是由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三個學組的複審委員會進行討論評比,並結合中研院的觀點作出決策。這樣的作法有助於全面考慮各申請案的水準高低和主題相近程度,讓經費補助更公平和有效。 |
這個審查方法如何確保經費補助的公平與效益?
這個審查方法主要是通過三個階段:書面審查、複審和決審來確保經費補助的公平與效益。首先,專家會對計畫進行書面審查。接著,相同領域的各類計畫會交由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學組的複審委員會進行評比。最後,中研院會根據這些評分結果和自己的觀點進行決策。這種作法讓整個審查過程更全面地考慮到每個申請案子的水準高低和主題相近程度,從而確保經費補助更加公平和有效。 |
這些研究計畫的滾動式調整補助金額機制是如何運作?
這些研究計畫的滾動式調整補助金額機制是根據計畫的進度和成果,持續進行期中報告審查、執行期滿報告評鑑、計畫變更及經費管控等追蹤評核作業。經過評估後,會根據計畫的實際情況調整補助金額,以達到最佳運作效益。 |
前瞻計畫的申請資格及審查程序為何?
本院的專任助研究員、非長聘助研究員或是中研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新招的助研究員或非長聘副研究員皆可申請本計中畫。在每年的3到5月期間進行申請,4月初提交意願書,5月初送計畫書。審查過程包括書面初審、複審和決審過程,11月公告通過審核的申請案,通過審查的計畫將在次年1月開始執行。 |
前瞻計畫申請需提供資料為何?
申請的資料包括研究計畫書、個人履歷資料和近年主要著作目錄,還有推薦函及所務或中心業務會議紀錄。 |
如何申請前瞻計畫?
請進入中研院學術服務管理系統登錄,網址如下:https://asms.sinica.edu.tw/。 |
前瞻計畫是如何挑選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年輕學者的?
為提升本院基礎研究,鼓勵研究人員著眼於社會及學術上亟待克服之挑戰,剖析現有限制,發掘關鍵問題之所在,進而提出具突破性的解決策略,達成「成就全球頂尖研究」之目標。 |
如何查詢前瞻計畫的詳細說明?
計畫的詳細說明請參閱網址: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cda.html。 |
深耕研究計畫的內涵為何?
深耕研究計畫主要是為為勵院內研究人員潛心於研究工作,長期致力於知識領域重要課題的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研究潛能,期有世界水準之重要貢獻。 |
深耕研究計畫執行期間為多久?
深耕研究計畫為個人型計畫,計畫執行期間至多5年 |
深耕研究計畫有哪些審核過程?
深耕研究計畫的審核過程,包含國內外學者專家進行書面初審,然後各學組委員會進行複審,最後是三學組聯席決審會議。通過審核的申請案會在11月公告。 |
深耕研究計畫的經費上限是多少?
深耕研究計畫的經費上限是每年新台幣500萬元。 |
申請深耕研究計畫需要什麼資格?
本院專任副研究員以上研究人員皆可申請本計畫。 |
深耕研究計畫接受申請的時段為何?
本計畫每年的3-5月開放申請,4月初先提交意願書,5月初再提交計畫書。 |
如何申請深耕研究計畫?
請進入中研院學術服務管理系統登錄,網址如下:https://asms.sinica.edu.tw/。 |
如何查詢深耕研究計畫的詳細說明?
計畫的詳細說明請參閱網址: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iva.html。 |
主題研究計畫設立目的為何?
主題研究計畫是為推動中研院的研究專案,在基礎研究領域做出世界級的重要貢獻。 |
主題研究計畫執行年期及類型為何?
這項計畫為三年期單一整合型研究計畫。 |
主題研究計畫的申請時間及程序為何?
申請時間是每年的3-4月,3月底先提交意願書,4月底再提交計畫書。 |
主題研究計畫評審過程及公布時程為何?
評審過程是先經過國內外學者專家的書面初審,後經各學組委員會複審,最後是三學組聯席決審會議。預計11月公布審核結果。 |
主題研究計畫如何挑選最具前瞻性和代表性的研究主題?
主題研究計畫會在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和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大領域中,挑選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研究主題。目標是發展出具有創造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以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世界級的重要貢獻。 |
申請主題研究計畫的資格為何?
執行這項計畫主持人必須是中研院的專任研究人員。 |
申請主題研究計畫時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申請資料包含研究計畫書、個人履歷資料和近年主要著作目錄。 |
主題研究計畫申請系統為何?
中研院的計畫申請系統為學術服務管理系統https://asms.sinica.edu.tw/。 |
審核通過主題研究計畫何時開始執行?
通過審查的計畫預計在次年1月開始執行。 |
如何查詢主題研究計畫的詳細說明?
計畫的詳細說明請參閱網址: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tp.html。 |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挑戰?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是為了解決那些概念還在萌芽階段,但具有原創性和發展潛力的研究挑戰。 |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在未來希望解決哪些重要的科學和社會問題?
未來這些研究計畫希望解決的重要科學和社會問題包括基因與細胞療法、資料科學、空氣汙染、量子科技、未來社會、極權政權之社會調查、重大疾病與精準醫療、農業生技和健康長壽等領域的挑戰。這些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目前面臨的困境,更可以讓我們善盡國家最高研究機關以及科學家的職責。 |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和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有什麼區別?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和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主要區別在於計畫期程和研究階段。種子計畫的期限是1到2年,適合剛開始的概念還在萌芽階段的研究,它們具有原創性和發展潛力;而關鍵突破研究計畫則以5年為期,適用於有了較具體概念和相對成熟的研究計畫。 |
要怎麼申請關鍵突破計畫?
申請的主持人需要是中研院的專任研究人員嗎?
主持人可以是中研院合聘之研究人員,但須有中研院專任研究人員擔任共同主持人。 |
每年的申請時間分兩梯次,分別是什麼時候?
每年的申請時間有兩梯次,第一梯次申請時間在1月到3月,第二梯次申請時間在7月到9月。 |
申請時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申請時需要提交研究計畫書和個人履歷資料,還有近年主要著作目錄。 |
要在哪個系統上登錄申請關鍵突破種子計畫?
要登錄申請本計畫,請上中研院學術服務管理系統https://asms.sinica.edu.tw/。 |
如果我想了解更多關鍵突破種子計畫詳細說明,該去哪裡查詢?
想了解更多計畫詳細說明,可以參閱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gcs.html這個網址。 |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是要達成什麼目標?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目標是提升中研院的基礎研究,鼓勵研究人員重視社會和學術上急需解決的挑戰,分析現有的限制,找出問題的核心,並提出具有突破性的解決策略,最終達到成就全球頂尖研究的目標。 |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是如何挑選符合中研院和國家社會發展的關鍵學術議題的?
關鍵突破計畫會謹慎挑選跟中研院和國家社會發展相符的關鍵學術議題,這些議題通常勇於挑戰並突破現有瓶頸,像是基因與細胞療法、資料科學、空氣汙染、量子科技等。在挑選過程中,希望能找到有潛力解決重要科學和社會問題的研究計畫,並善盡國家最高研究機關和科學家的職責。 |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有哪三類規模?
關鍵突破計畫有三類規模,分別是個人型研究計畫、單一整合型研究計畫和所、中心問題導向型團隊研究計畫。 |
申請關鍵突破研究計畫需要遵循哪些作業要點?
申請關鍵突破計畫需要按照「中央研究院關鍵突破計畫作業要點」辦理,詳細內容可參考中研院的相關網站。 |
誰能擔任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總主持人?
能擔任關鍵突破計畫主持人的可以是中研院合聘之研究人員,但須有中研院專任研究人員擔任共同主持人。 |
一般什麼時候可以申請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一般可以在每年的3到5月申請關鍵突破計畫。4月初要先提交意願書,然後在5月初提交計畫書。 |
申請關鍵突破研究計畫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要申請關鍵突破計畫,需要準備研究計畫書和個人履歷資料,還有近年主要著作目錄哦。 |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經費上限是多少?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經費上限是新台幣2,000萬元。 |
申請關鍵突破研究計畫通過後,何時開始執行?
通過審查的關鍵突破計畫會在次年1月開始執行。 |
如何查詢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的詳細說明和申請流程?
要查詢關鍵突破計畫的詳細說明和申請流程,可以到官網上查看,網址是https://sub.daais.sinica.edu.tw/grants/gcp.html。如果你想申請計畫,還可以登錄中研院學術服務管理系統https://asms.sinica.edu.tw/。 |
這個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要解決哪些關鍵永續問題?
這個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要解決的關鍵永續問題有以下六大方向:1. 能源與減碳科技、2. 糧食、空氣、水資源的保衛與安全、3. 邁向永續社會的轉型、4. 健康福祉與環境變遷、5. 全球變遷下的地球系統,以及6. 災害預防、降低和復原。 |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有哪些徵求類型?
這個計畫主要有兩種徵求類型,分別是: 1. 三年期的整合型和單一整合型計畫(每年定期公告徵求主題)。 2. 不定期推動主動規劃型(Top-down)計畫(執行期限原則上為1年內)。 |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說明會是在每年4月下旬舉辦嗎?
對的,每年4月下旬會辦理計畫徵求說明會。 |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申請的截止日期是每年6月底?
沒錯,計畫申請的截止日期是每年6月下旬(約月底)。 |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後通常會在11月公告,然後次年1月開始執行嗎?
是的,核定計畫通常會在11月公告,然後次年1月開始執行。 |
如何邀請院外學者加入永續科學研究計畫之研究團隊?
要邀請院外學者加入研究團隊,可以在計畫徵求期間,與年度主題相關領域的專家交流,向他們介紹計畫內容和目標,詢問參與共研究的意願。如條件合適,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研提計畫申請書。計畫執行期間,如欲再邀請院外學者加入研究團隊,則視為計畫變更,需函報中研院核准。 |
這個整合型永續科學研究計畫的經費申請上限是多少?
這個整合型永續科學計畫並沒有明確訂定經費申請額度上限,但計畫總經費以不超過新台幣2,000萬為原則。 |
如何確定永續科學研究計畫合理的執行經費?
合理的執行經費是根據審查會議的共識來決定的。審查會議會依據每個計畫的主題和合作規模,來核定適當的經費。不過,計畫總經費原則上不超過2,000萬元。 |
我可以在哪裡找到更多有關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整體推動的詳細說明?
你可以在這個網址找到更多有關永續科學計畫整體推動的詳細說明:http://www.cfss.sinica.edu.tw/。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主要針對哪六大生醫領域進行研究?
這個計畫主要針對精準醫學/癌症治療、感染性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代謝疾病、創新醫療應用和創新檢測技術這六大生醫領域進行研究。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是要幫助哪些具有特定研發經驗的團隊?
這個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主要是要幫助有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核酸藥物、奈米藥物、細胞治療和醫材研發經驗的團隊。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的最終目的是在多久的時間內將研究成果變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技術?
計畫的最終目的是在3到5年內,把研究成果變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技術。 |
通過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審查的計畫可以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執行,園區會提供哪些支援和資源?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具備各式實驗空間供轉譯團隊進駐,透過世界級核心設施協助轉譯團隊進行加值實驗。同時,結合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學苑定期舉辦的論壇、教育訓練、演講等活動與專利、競爭者及市場資料庫等資源,可提升轉譯團隊的商業思維與技能,培育生技醫藥創業人才。可以參考官方網站(https://nbrp.sinica.edu.tw/)了解更多詳細的資訊。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的執行時間原則是多少年?
這個計畫的執行時間原則是3-5年。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的執行時間原則是3-5年,那經費額度是如何依需求而訂定的呢?會有最高上限嗎?
這個計畫的經費額度是根據各個研究團隊的需求來訂定的,也就是說會因應該團隊所提出的研究計畫和預算來安排。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每年的申請時間大約是哪個時段?
每年的申請時間大概在四月到七月之間。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計畫書提交的截止時間是在哪個月份?
計畫書提交的截止時間是在7月中旬。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審核的程序經過幾個階段,通常會在哪個月份公告通過審核的申請案?
審核程序共經過三個階段:書面初審、委員會複審和聯席決審會議。通常會在11月公告通過審核的申請案。 |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通過審查的核定計畫一般在哪個月份開始執行?
通過審查的核定計畫一般在次年的1月開始執行。 |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具體要做些什麼?
這個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主要是為了整合院內傳染病研究能力,讓不同單位一起合作投入檢測技術、藥物、抗體、疫苗和致病機轉的研發。它還會提供跨領域實驗室支援,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建立一個完整的流行病研究開發環境,以提升整體研究能力。該計畫希望建立一個感染性疾病防治的關鍵技術平台和藥品資源庫,未來如果面臨新興傳染病爆發,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研發出快篩試劑、抗體藥物、特效藥物和疫苗,並快速提供給產業進行臨床試驗和商品化。而這些研究成果也會保存在國家科研園區,作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傳染病防治資源庫。 |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涉及哪些跨領域實驗室支援?
這個計畫提供的跨領域實驗室支援包括分子結構學、抗體研發、動物模式和P3實驗室等相關資源。 |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如何縮短研發快篩試劑、抗體藥物和疫苗的時間?
這個計畫通過集結院內傳染病研究量能,跟各單位合作投入檢測技術、藥物、抗體、疫苗和致病機轉的研發。同時提供跨領域實驗室支援和相關資源,像是分子結構學、抗體研發、動物模式和P3實驗室等,預期可以加速研發出快篩試劑原型、抗體藥物和疫苗等產品。這樣可以讓這些產品在新興傳染病爆發時,迅速提供給產業使用,縮短研發時間。 |
申請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申請這個計畫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7月,先在5月中旬提交意願書,然後在7月中旬提交計畫書。 |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的執行時間和經費額度是多少?
計畫的執行時間原則上是4年,每年的經費額度最高是新台幣2000萬元。 |